之前看别人答辩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触,等到自己真正答辩时,却发现这里真的有很多门道和知识。
自己这次答辩结果尚未公布,所以仅做记录,非专业参考。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 KeyNote制作相关
- 答辩选题和注意事项
KeyNote制作相关
1. keynote如何吸颜色填充
2. Magic Move 怎么使用?
如果想从 A -> B 做 Magic Move,那么在 A 添加 Magic Move。
Magic Move的作用可以让评委非常清晰看出两个动画间的过渡,一个好的MagicMove做完后,基本评委就会懂你的技术方案了,
但切忌不要滥用,如果上下两个KeyNote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最好不要使用 Magic Move。
3. 要控制好Magic Move的动画间隔
做动画时间不要超过0.5秒,Magic Move默认动画为2秒,2秒时间过长,会影响答辩整体快节奏。
4. 把一组UI构成整体展示,选中UI,右键,选择:成组
5. 如果觉得图像亮度不够,可以加饱和度
答辩时我们经常会附加图片,但自己贴的图片和KeyNote自带组件相比会比较暗,这时我们可以添加饱和度,可参考的数值是:64。
6. 段落前的索引小圆点
不要自己从别的地方copy小圆点,KeyNote自带:
顺便推荐一个KeyNote的教程:
【Keynote】许岑 Keynote软件视频教程
这个教程的老师风趣而且干货满满,系统看下来之后基本就可以评判哪些KeyNote做的有问题了。
当然答辩时,KeyNote只是一个表现手法,答辩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答辩选题和注意事项
(一)答辩选题
首先要清楚的是,”答辩”不是”述职”,初次答辩时很容易陷入展示自己所做各种业务的逻辑里,展示给评委自己过去一年做了多少需求,那么按照这个思路做下来的PPT就是:”遇到了A需求,于是通过A方案解决了;然后产品又提到了B需求,于是通过B方案解决的”。
和自己几位本科的同学交流后发现本科比较容易出现上面的思路,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数不要求你解决业内一个难题或者达成某个领域的Top(当然优秀论文除外),看重的是”能按正确的思路解决问题”,其实也就是”做需求”,但研究生毕业论文看重的是”重大贡献”、”领域创新”等,和答辩升T就比较契合。
一个有”深度”的选题应该是:制定了A目标,开始尝试了A方案,觉得效果还行,但不满意;然后尝试B方案,效果还是不满意;然后尝试C方案,达到了业内顶尖。
举个例子:为提升某指标,刚开始用A模型,效果感觉不理想,然后用B模型,替换各种CDE模型。这个思路就很不错。
所以如果你发现你的选题解决的不是业内的技术难题,那么你的选题最好尽可能提前替换,不要等到做PPT时,才发现选题有问题,届时后悔莫及却又不得不上。
(二)盯住耗时——做业务怎么答辩?
“需求写crud,没有什么提升”,怎么答辩?
技术答辩讲究的是一个”优化”,crud也有效率的区别,只要涉及到”耗时”问题,都是可以优化的一大方向,比如:
- cgi拉取耗时
- 查询耗时
- 压缩耗时
- 用户体验耗时
- 播放耗时
比如要做”搜图”的功能,不同的算法搜图有不同的耗时,那么算法就可以逐步优化,算法优化完可以优化到CPU、GPU层级。
鹅厂大牛越来越多,选题要切忌重复答辩(重复造轮子),可能你升T9选了A方案自己觉得比较新,但实际上A方案已经被其它大牛在T10、T11答辩用过了。
答辩公开材料可以参考:公开材料列表
(三)哪些知识领域比较好做选题?
经自己的观察,下面领域的知识比较深入,深入学习和钻研比较高概率提出一些业内先进理念和知识点:
1 | - 跨平台 |
当然其中也会有一些坑,比如”深度学习”,现在”深度学习”已经被讲烂了,如果你真的要讲”深度学习”,最好能凸显你模型的专业能力,切忌”拍脑袋”,模型中的任何参数如果是”拍脑袋”、”经验值”决策出来的,那会被挑战得很惨。
(四)业内对比——我也不知道竞品如何,怎么对比?
技术方案有两个方向:
- 业内竞争对比:这个比较适合业内的技术方案对比,比如你做的是视频卡顿优化,那么你面前一定会出现的两座大山就是抖音和快手
- 业务内对比:这个适用于业内没有类似需求时,所在业务内的对比,比如视频号红点功能,业内基本没有如此强的二级红点诉求,那只能和朋友圈、看一看做对比。
无论是什么主题的答辩,一定要有对比的数据。
(五)预答辩——是不是要说给非专业的人士也听懂?
我们在准备答辩前需要讲给一些人来听,一个容易误导的条例是:
“把你答辩PPT讲给你老婆/女朋友听,他们如果听懂了,就表明你表达的很好”
然而我和同事讨论后发现,如果外行人也听懂了你的方案,那么大多数你的技术方案或者表述太浅了,是不够格通过的。
答辩时还有一个担心是”我说的太深,评委会不会听不懂?要不要做一些基础知识的铺垫?”
这点也大可不必,根据我的观察(T9、T10、T11),凡是会当上评委的,他的能力和学识都远超你的预期(我也想知道评委是如何博识的),答辩时直接讲自己做的重点工作就好,如果真的有共识上遗漏的点,评委也会在提问环节提问你的。
另外如果BG有组织预答辩,要说给自己的同事和leader听,他们会给出专业的技术建议,尽可能参与可以提前发现自己KeyNote的问题。
(六)答辩表述——要不要声情并茂?
答辩时因为我们内容比较多,经常语速说着说着会不自觉的加快,答辩前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描述是:
“最好可以有点停顿,声情并茂一些。”
这点我的体验是:能”声明并茂”,能”脱稿”当然好,但答辩前的重心不要放在这方面上。
我目前还从未见过一个人因为”答辩不声情并茂”而不通过,相反的即使答辩按旁白读,只要技术过关,也还是可以通过答辩的。
(七)心态调整——技术方案不自信怎么办?
答辩结果会综合各个因素,可能”技术方案”不突出,但”业务贡献”比较突出;又可能做的确实不错,但组内强者如云。
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做了PPT,到了答辩那一天,一定要用自信的心态去呈现自己的PPT。
小结
这篇文章记录我初次答辩的观想,我自己的感触是:答辩并非公司卡住员工上升的工具,而是督促学习成为领域专家的方法。
答辩通过是公司对员工”不可替代性”的认证,而不再是简单的”需求人”,当面试官为公司招兵买马,当模块掌舵人把控模块稳定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