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经常会想一个问题: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本就没有任何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去构建。

生活的意义

1
2
人生如此短暂,人类如此渺小,无论生前拥有再多的成就名气、见识了再多的草木山川,死后都只是一抔黄土,那学习、工作、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拼是一辈子,躺平也是一辈子,为什么要那么劳累去拼呢?

这个问题间歇性的存在我脑海中,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内容一样:

1
"也许,我过去生活得不对头吧?"他脑子里突然出现了这个想法,"但是又为什么不对头呢,我做什么都是兢兢业业的呀?"他自言自语道,接着便立刻把这唯一能够解决生死之谜的想法当作完全不可能的事,从自己的脑海里驱逐掉了。

对于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意义的问题最可能在我们情绪低落或者命运多舛时产生,这个时候我们头脑大都处于混乱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对事情进行哲学思考或一般思考的时候,生活似乎充满了意义:我们有试要考、有汽车的滤油机要换、有宴会要参加等等等。

然而,一旦我们有时不得不进行抽象思考,就会清楚地发觉,这些小的目标和期待无一能够担负起生活的意义。

最近在看《大问题》这本书,基本上让我撕毁了寄希望于哲学的念头,破碎之余自己也有了一些新的感触,正所谓不破不立。

某种东西的意义就是它所指向的某种超越自身的东西,一个词之所以有意义,并非仅仅是因为它的所指,而更是因为它在语言中的含义。生活的意义只有在我们的生活情境中才能找到,而不能诉诸生活以外的什么东西。

历史上的哲学家也没有解决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生活是:

  • 一种游戏
  • 一个故事
  • 一个悲剧
  • 一种使命
  • 喜剧
  • 艺术
  • 一次冒险
  • 一种疾病
  • 欲望
  • 涅槃
  • 利他主义
  • 荣誉
  • 学习
  • 受苦
  • 一次投资
  • 各种关系

本以为各路哲学家思索百年,会对”生存意义”有一个最终的定论,读完全书发现哲学家并没有这个问题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只是罗列了主流观念中生命的意义。

那于我而言,”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我反问自己。

我之前一直将 “爱好” 和 “生活的意义”进行划分,认为”爱好”只是完成”生活意义”额外做的事情,

“爱好”是应该克制的,不应该被拿到”明面”上的,

然而经过这么一些思考,基本可以达成一个论调:

“生活本身没有意义,要靠自己来赋予生活意义。”

面对自己的”爱好”,不要那么拘谨,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

喜欢荣誉就去追求荣誉,喜欢金钱就去追求钱,人活一世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这样才算是活得精彩。

我喜欢追求快乐,而我这个人,能让我快乐的唯一东西就是 成就 ,所以我的人生信条是:向前向前向前!获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辩证主义

笛卡尔与”怀疑的方法”:

第一条规则是: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加以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方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

关于真理的理论:

  • 符合论
  • 融贯论
  • 实用论

要从「符合论」思维慢慢扩展到「融冠论」和「使用论」,也就是从”xx是什么”变为”xx后面意味着什么”和”我能怎么使用xx”。